艾草能治月经不调、湿疹、风寒湿痹、脾胃虚寒型胃痛、虚寒型咳喘等。
1.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常因寒凝血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艾草性温味辛,其温经散寒的功效可化解胞宫寒凝,促进气血流通,使冲任二脉调和,从而改善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异常及痛经等症状。
2.湿疹
湿疹多由湿气浸淫、湿热蕴结于肌肤引发。艾草苦燥辛散,既能祛湿止痒,清除体内湿浊,又能温通经络,改善皮肤局部微环境。能够促进气血运行,增强皮肤代谢能力,缓解瘙痒、渗液等症状,并加速皮损修复,适用于慢性湿疹反复发作。
3.风寒湿痹
风寒湿痹因风寒湿邪侵袭关节,闭阻经络所致。艾草辛温宣散,善走经络,可以驱散关节寒湿,改善局部气血凝滞状态。通过艾灸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能促进关节周围血液循环,消除肿胀疼痛。
4.脾胃虚寒型胃痛
脾胃虚寒型胃痛多由脾胃阳气不足、寒邪内侵引起。艾草归肝、脾、肾经,其温热之性可以驱散脾胃寒邪,缓解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等症状。同时,艾草还能健脾和胃,促进消化吸收,从而改善食欲不振等症状。
5.虚寒型咳喘
虚寒型咳喘多由寒邪束肺或肺气虚寒引起。艾草通过其温肺散寒的功效,可以驱散肺脏寒邪,缓解咳嗽、气喘、痰多清稀等症状。同时,艾草富含挥发油成分,还能化痰止咳,促进痰液排出,从而改善呼吸道症状。
需要注意,艾灸应该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进行,要保持艾条与皮肤距离3-5厘米,以局部温热无灼痛为宜,避免烫伤。另外,单次艾灸不超过20分钟,每周2-3次。过度艾灸可能耗伤阴液,引发头晕、口干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