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功能紊乱、过敏体质、口腔溃疡、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肾功能不全等不建议吃猕猴桃。
1.胃肠功能紊乱
猕猴桃含有大量果酸和蛋白酶,可能刺激胃黏膜,增加胃酸分泌,导致胃痛、反酸或烧心感。另外,猕猴桃中的膳食纤维虽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但在胃肠功能紊乱时,可能加重肠道负担,引发腹胀、腹泻或消化不良。
2.过敏体质
猕猴桃中的蛋白质可能作为过敏原,触发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导致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对乳胶、香蕉、芒果等过敏的人群,可能对猕猴桃也存在交叉过敏风险,应尽量避免进食。
3.口腔溃疡
猕猴桃的酸性成分,如柠檬酸、苹果酸,可能直接刺激口腔溃疡面,加重疼痛并延缓愈合。此外,猕猴桃中的蛋白酶可能分解口腔黏膜组织,进一步破坏溃疡面的修复环境。
4.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
猕猴桃含糖量较高,在11-13%之间,且升糖指数属中等,如果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不佳期间进食,可能会导致血糖急剧升高,对病情控制以及恢复造成不利影响。
5.肾功能不全
猕猴桃钾含量较高,约300mg/100g,肾功能不全疾病期间的患者肾脏排泄钾的能力下降,大量进食猕猴桃易导致血钾升高,引发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甚至心脏骤停。
需要注意,猕猴桃中的维生素C可能与牛奶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凝块,导致腹胀或腹泻。因此,应避免在进食猕猴桃期间喝牛奶。另外,猕猴桃去皮后易氧化变色,营养成分也会流失。建议现切现吃,或切块后密封冷藏保存不超过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