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M患者若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或LVEF降低,预计存活时间≥1年,推荐植入ICD,可降低死亡率、心律失常性死亡率,减少心力衰竭住院风险,但也有手术相关并发症、心律失常等风险,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谨慎评估。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病,主要特征是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心脏性猝死(SCD)是DCM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预防SCD的有效方法。
1.哪些患者需要植入ICD?
对于有症状的NYHA心功能Ⅱ级~Ⅲ级患者,若LVEF<35%,且预计存活≥1年,推荐植入ICD(Ⅰ类推荐,证据水平B)。
对于有症状的NYHA心功能Ⅰ级患者,若LVEF<30%,且预计存活≥1年,推荐植入ICD(Ⅰ类推荐,证据水平B)。
对于无症状的NYHA心功能Ⅰ级患者,若LVEF<35%,且预计存活≥1年,推荐植入ICD(Ⅰ类推荐,证据水平B)。
对于无症状的NYHA心功能Ⅱ级~Ⅲ级患者,若LVEF<30%,且预计存活≥1年,推荐植入ICD(Ⅰ类推荐,证据水平B)。
2.ICD治疗的获益有哪些?
降低总死亡率31%~36%。
降低心律失常性死亡率48%~65%。
减少因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
3.ICD治疗有哪些风险?
手术相关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电极脱位等。
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
其他,如膈肌起搏、电极感知不良等。
4.ICD治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术后需要休息一段时间,避免剧烈运动。
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药物,预防感染。
需要定期随访,检查ICD的功能。
需要注意避免ICD电极附近的磁场干扰,如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
5.特殊人群的ICD治疗需要注意什么?
孕妇:ICD治疗对于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性尚未确定,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权衡利弊。
儿童:儿童的ICD治疗需要根据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合并症较多,ICD治疗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在医生的评估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