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通过疼痛程度、肿胀情况、活动受限程度、外观畸形、功能障碍等方面分辨崴脚程度。
1.疼痛程度
轻度崴脚通常疼痛相对较轻,可在忍受范围内;中度崴脚疼痛会比较明显,活动时加剧;重度崴脚会导致剧烈的难以忍受的疼痛。疼痛程度主要与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损伤越重,疼痛往往越剧烈。
2.肿胀情况
轻度崴脚可能仅有轻微肿胀,局部皮肤可能稍肿起;中度崴脚肿胀会较为明显,踝关节周围可出现明显的肿胀;重度崴脚会导致严重的肿胀,整个踝关节甚至足部都可能出现广泛的肿胀,且皮肤发亮。肿胀程度反映了软组织损伤及出血、渗出的情况。
3.活动受限程度
轻度崴脚对关节活动影响较小,仍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活动;中度崴脚会使活动明显受限,行走困难;重度崴脚则会使关节几乎无法活动,任何试图活动的动作都会引起剧痛。活动受限程度取决于损伤对关节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4.外观畸形
轻度崴脚一般无明显畸形;中度崴脚有时可能会出现轻度的畸形改变;重度崴脚常伴有明显的畸形,如踝关节脱位等。畸形提示了关节结构受到严重破坏。
5.功能障碍
轻度崴脚后日常基本功能可能受一定影响,但经过休息可较快恢复;中度崴脚会导致较长时间的功能障碍;重度崴脚则可能使功能长时间严重受限,甚至留下永久性的功能损害。功能障碍反映了崴脚对关节功能的长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