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占痛经90%以上,可通过生活习惯、心理调节、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方法缓解。
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症状,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以下是一些调节痛经的方法:
生活习惯:
注意保暖:尤其是在月经期间,应避免着凉,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腹部,以缓解疼痛。
避免劳累:过度劳累可能会导致身体更加疲惫,从而加重痛经症状。
合理饮食:在月经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红糖水等。
心理调节:
放松心情:痛经可能会导致女性情绪不稳定,而紧张、焦虑等情绪可能会加重痛经症状。因此,女性在月经期间应尽量放松心情,保持心情愉悦。
转移注意力:痛经时,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可缓解痛经症状。
口服避孕药:适用于有避孕需求的痛经女性,可抑制排卵,缓解痛经。
中医治疗:
中药调理:中医认为,痛经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宫寒等原因引起的。因此,可通过服用中药进行调理,如益母草颗粒、乌鸡白凤丸等。
针灸按摩:针灸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灸、按摩等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适用于缓解痛经症状,如果痛经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此外,对于青春期少女、有性生活史的女性以及继发性痛经患者,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病变。同时,在月经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