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占痛经90%以上,主要原因包括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子宫收缩异常、子宫颈管狭窄、子宫位置异常、精神神经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等。
痛经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
痛经的主要原因包括:
1.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前列腺素含量升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挛缩,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
2.子宫收缩异常:原发性痛经患者子宫平滑肌收缩的频率和幅度增加,但子宫张力较低,缺乏协调性,收缩往往过强而导致痛经。
3.子宫颈管狭窄:主要是月经外流受阻,引起痛经。
4.子宫位置异常:若妇女子宫位置极度后屈或前屈,可影响经血通畅而致痛经。
5.精神、神经因素:部分妇女对疼痛过分敏感。
6.遗传因素:痛经患者的母亲或姐妹常可伴有痛经。
7.内分泌因素:月经期腹痛与黄体期孕酮升高有关。
8.其他:子宫内膜以及月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升高,会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痉挛性收缩造成痛经;子宫的过度收缩,会导致子宫供血不足,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
痛经的治疗方法包括:
1.一般治疗:进行心理治疗,消除紧张和顾虑可缓解疼痛;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规律而适度的锻炼,戒烟均对缓解疼痛有一定帮助。
2.药物治疗: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为治疗痛经的首选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产生,防止子宫收缩和痉挛,从而减轻或消除痛经。常用的药物有布洛芬、酮洛芬、甲氯芬那酸、双氯芬酸等。
3.中医治疗: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中药调理通过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针灸和按摩则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和经络,缓解痛经。
对于痛经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经期保暖,避免着凉,尤其是腹部。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3.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4.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紧张和焦虑情绪。
5.如果痛经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总之,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症状,对于痛经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等,同时注意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如果痛经严重,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接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