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根据八纲辨证可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包括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湿热蕴结证,虚证包括气血虚弱证、肝肾亏损证,治疗应分清虚实寒热,辨证论治。
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根据八纲辨证,可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1.实证:
气滞血瘀证:多因情志不遂或经期感受风冷等邪气,导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经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常见症状有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有力。
寒凝血瘀证:多因经期冒雨涉水,或过食生冷,寒邪客于胞中,血为寒凝,经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常见症状有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肢冷,舌质黯,苔白腻,脉沉紧。
湿热蕴结证:多因外感湿热之邪,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湿热内蕴,下注冲任,阻滞气血,经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常见症状有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拒按,经血量多,色红质稠,有血块,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异味,腰骶酸痛,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虚证:
气血虚弱证:多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损伤脾胃,或大病久病,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冲任血海空虚,行经后血海不能满盈,胞脉失养,不荣则痛。常见症状有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经血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肝肾亏损证:多因禀赋素弱,或房劳多产,或久病大病,损伤肝肾,精血亏虚,冲任失养,行经后血海空虚,胞脉失养,不荣则痛。常见症状有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腰骶酸痛,经血量少,色淡黯,头晕耳鸣,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总之,痛经的辨证论治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综合判断,分清虚实寒热,辨证论治,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饮食起居,避免情志刺激,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对于痛经患者,尤其是青春期少女及月经初期的年轻女性,往往会因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导致月经紊乱、痛经。如果女孩在痛经时还伴有其他症状,如: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应及时就医,以便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