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呕吐的主要原因包括前列腺素水平升高、精神神经因素等,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其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等。
痛经呕吐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症状,指在月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其主要原因如下:
1.前列腺素水平升高:前列腺素含量升高时,会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挛缩,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进而引发痛经。同时,前列腺素还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导致恶心、呕吐。
2.精神、神经因素:部分患者对疼痛过分敏感,精神、神经因素会影响痛阈,导致痛经呕吐的发生。
3.其他因素:原发性痛经可能与子宫内膜和血液内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而孕激素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此外,痛经还可能与子宫的异常收缩、遗传因素、血管加压素、内源性缩宫物质等有关。
对于痛经呕吐的治疗,可采用以下方法:
1.一般治疗:注意经期卫生,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和防止受寒;饮食应富含足够的营养,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对疼痛不能忍受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镇痛、镇静、解痉药物。
2.药物治疗:可口服避孕药抑制排卵,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适用于要求避孕的痛经妇女。
3.中医治疗:中医认为痛经多因气血运行不畅或气血亏虚所致,临床常见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等证型,可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调理。
需要注意的是,青春期少女大多为原发性痛经,婚后或生育后痛经多可自愈。如果婚后痛经甚至比婚前更严重,就要引起警惕,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妇科疾病。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过敏体质者应禁用或慎用避孕药。
总之,痛经呕吐的原因较为复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缓解痛经呕吐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