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在青春期出现,疼痛多始于行经前12小时,可伴恶心、呕吐等,主要与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治疗以止痛、镇静为主,可口服避孕药;继发性多发生于生育后及中年妇女,疼痛呈进行性加重,病因多为器质性疾病,需针对病因治疗。
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期间出现的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以下是关于痛经的一些信息:
1.原发性痛经:
症状表现: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常在月经初潮后1~2年内发病。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病因: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PGF2α含量升高时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挛缩,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
治疗方法: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以止痛、镇静为主。可口服避孕药抑制排卵,适用于要求避孕的痛经妇女。
2.继发性痛经:
症状表现:继发性痛经多发生于生育后及中年妇女,因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疼痛多呈进行性加重,疼痛时间长,且难以自行缓解。可伴有性交痛、月经失调、低热、白带增多等症状。
病因:继发性痛经的常见病因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子宫肌瘤、子宫畸形等。
治疗方法:继发性痛经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使用药物或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可使用药物、手术或介入治疗等。
总之,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症状,对女性的生活和健康有一定影响。如果痛经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缓解痛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