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伤脚踝后,一般不建议采取偏方,应结合具体情况对症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和缓解期治疗两方面。
一.急性期治疗(受伤后24-48小时)
1.休息立即停止行走、运动等活动,让受伤的脚踝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可使用拐杖或轮椅辅助行动,减少受伤脚踝的负重。
2.冰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扭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2-3小时一次。冰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
3.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适度加压包扎,从脚踝远端向近端包扎,以减轻肿胀,但要注意包扎力度适中,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4.抬高患肢在休息时,将受伤的脚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一般可在脚下垫几个枕头,使脚踝抬高15-20厘米。
二.缓解期治疗(受伤后48小时后)
1.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扭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修复。
2.物理治疗可进行超声波、红外线、按摩等物理治疗,帮助缓解疼痛,松解粘连,促进组织愈合。但按摩时应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
3.康复训练在疼痛和肿胀缓解后,逐渐进行康复训练,如脚踝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以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可先进行主动运动,如缓慢地勾脚、绷脚等,然后逐渐增加抗阻运动,如使用弹力带进行脚踝的抗阻训练。
4.药物治疗外用药物可使用麝香壮骨膏、红花油等,涂抹或喷洒在扭伤部位,起到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疼痛较明显时,可遵医嘱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以减轻炎症和疼痛。
如果扭伤后疼痛剧烈、肿胀严重、活动受限明显,或出现畸形等情况,可能存在骨折、脱位等严重损伤,应及时就医,进行X线、CT等检查,必要时需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