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痛经常用中极、三阴交、血海、地机、十七椎等穴位,可单独或配合使用,孕妇等不宜针灸,痛经严重者需及时就医。
1.中极穴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中极穴是任脉上的穴位,具有调理冲任、益气止痛的作用。
2.三阴交穴
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三阴交穴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具有健脾益气、调补肝肾的作用。
3.血海穴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具有调经统血、健脾化湿的作用。
4.地机穴
位于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地机穴是脾经的郄穴,具有健脾渗湿、调经止痛的作用。
5.十七椎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腰椎棘突下。十七椎是经外奇穴,具有通经活血、理气止痛的作用。
以上穴位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配合使用。针灸治疗痛经的效果因人而异,一般需要连续治疗几个疗程才能见到明显效果。同时,在针灸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缓解痛经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皮肤感染或溃疡的患者不宜进行针灸治疗。此外,痛经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状之一,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如果痛经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