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可通过饮食(姜枣红糖水、山楂桂枝红糖汤、韭汁红糖饮)、按摩(按摩小腹、斜擦小腹两侧、按揉太冲穴、揉捻血海穴)、保持温暖、适量运动、服用止痛药等方法缓解,继发性痛经需就医治疗,青春期少女和孕妇痛经需重视,严重时及时就医。
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症状,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以下是一些缓解痛经的方法:
饮食方面:
姜枣红糖水:干姜、大枣、红糖各30克。将前两味洗净,干姜切碎末,大枣去核,加红糖煎,喝汤,吃大枣。具有温经散寒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以及黄褐斑。
山楂桂枝红糖汤: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50克。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具有温经通脉,化淤止痛功效。适用于女子寒性痛经症及面色无华。
韭汁红糖饮:鲜韭菜300克,红糖100克。将鲜韭菜洗净,沥干水分,切碎后捣烂取汁备用。红糖放入铝锅内,加清水少许煮沸,至糖溶后兑入韭汁内,即可饮用。具有温经、补气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痛经,并可使皮肤红润光洁。
按摩方面:
按摩小腹:双手相叠置于小腹中间,紧压腹部,慢慢按摩腹部,以10次/分左右的频率进行,直至小腹内有热感为宜。共操作5分钟。
斜擦小腹两侧:双手置于侧小腹,从后向前斜擦,方向朝外生殖器。不要往返,共操作5分钟。以小腹两侧有温热感为宜。
按揉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脚大趾与第二个足趾之间,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揉捻血海穴:血海穴位于膝盖上方,用双手拇指按在血海穴上,其余四指固定住大腿,拇指适当用力揉捻30次。
其他方面:
保持温暖:保持身体暖和将加速血液循环,并松弛你的肌肉,尤其是痉挛及充血的骨盆部位。多喝热的药草茶或热柠檬汁。也可在腹部放置热敷垫或热水瓶,一次数分钟。
适量运动:尤其在月经来潮前夕,多走路或从事其他适度的运动,将使你在月经期间较舒服。
服用止痛药:当经痛开始时,女性可以用牛奶或食物一起服用止痛药,止痛药约在20-30分钟后起效,且持续12小时。这种方法不建议长期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能缓解痛经症状,如果痛经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此外,青春期少女大多初潮,情绪不稳定、发生痛经的概率相对较高,需要更加注意生活细节。青春期少女发生痛经时,可通过心理治疗、调整生活方式等方法进行干预,严重时需及时就医。孕妇出现痛经需警惕,可能是疾病作祟,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