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可通过饮食、运动、中药、热敷等方法进行调理,严重时需就医治疗。
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症状,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以下是关于痛经的一些调理方法:
饮食调理:
均衡饮食:饮食应多样化,不可偏食,应经常食用些具有理气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荠菜、洋兰根、香菜、胡萝卜、橘子、佛手、生姜等。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者,宜常吃补气、补血、补肝肾的食物,如鸡、鸭、鱼、鸡蛋、牛奶、动物肝肾、鱼类、豆类等。
避免过甜或过咸的食物:过甜或过咸的食物会使你胀气并且行动迟缓,多吃蔬菜、水果、鸡肉、鱼肉,并尽量少量多餐。
运动调理:
经期适量运动:月经期间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是引起腹压增高的运动,如立定跳远、跳绳、仰卧起坐、长跑等,因为如果腹压突然增大,不仅容易引起出血量改变,而且可能引起妇科感染。经期适量的运动有助于身体血液的流通,缓解痛经。
月经前、中适量运动:月经前、中不要做剧烈运动,否则会加重经期不适或增加出血量,如疾跑、跳跃等。但适量的体育运动对女孩的身体是有益无害的,比如体操、慢跑、乒乓球、羽毛球等一些活动量小、强度轻、动作温和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经期小腹坠胀和腹痛都是有益的。
中药调理:
按摩:病人仰卧于床,先将两手搓热,然后将两手放在少腹部,先由上至下按摩60~100次,再从左至右按摩60~100次,最后转圆按摩60次,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
敷贴: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小茴香12克,共研细末,用白酒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5~7天。
针灸:痛经前或发作时是针刺的最佳时机。选穴以脾经为主,血海、地机、三阴交,留针1小时。每日一次,1~3次可止痛。连治三个月经周期可痊愈。
热敷:下腹部热敷有助于缓解子宫痉挛,促进腹部的血液循环,能够缓解痛经。如果用加热的中药热敷,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的效果会更好。
放松心情:痛经的原因非常复杂,建议你还是应该到医院去看医生,寻求专业的帮助。痛经时,保持放松的心情,不要紧张或焦虑,这样有助于缓解疼痛。
总之,痛经的调理需要综合考虑,包括饮食、运动、中药调理、热敷等多种方法。同时,对于继发性痛经,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果痛经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