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脚后跟疼可能是由外伤、肌肉劳损、跟腱炎、足底筋膜炎、痛风等原因引起,需对因处理。
1.外伤
脚后跟受到磕伤、砸伤等外伤时,可能会导致皮下神经、软组织或骨骼受损,会释放炎症介质,引发局部炎症反应,会出现突然疼痛、肿胀等症状。
避免继续行走或站立,减轻脚后跟的负担。在受伤后的24小时内进行冰敷,将患肢抬高,有助于减少出血,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2.肌肉劳损
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进行重体力劳动时,脚后跟肌肉可能因过度使用而劳损。劳损的肌肉会出现微小的撕裂或炎症,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易出现突然的疼痛感。
可以使用拐杖或轮椅辅助行走,减轻脚后跟的负担。也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对脚后跟进行热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炎症消退。
3.跟腱炎
跟腱炎患者由于跟腱部位出现炎症反应,会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进而引发突然的疼痛感。
减少足部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走路。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外用吲哚美辛巴布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药物治疗,能减轻炎症,缓解疼痛感。
4.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会导致局部会出现无菌性炎症,炎症会刺激周围的软组织,会突然出现疼痛感,并且伴随肿胀的症状。
可以使用鞋垫或矫形鞋来减轻足底筋膜的压力,并且可以遵医嘱服用布洛芬胶囊、塞来昔布胶囊、依托考昔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有助于缓解疼痛和炎症。
5.痛风
若痛风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尿酸盐沉积于脚后跟关节或周围软组织时,会导致局部炎症细胞聚集,释放炎症因子,进而引发疼痛感。
对于血尿酸水平持续升高的痛风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别嘌醇片、非布司他片、苯溴马隆片等药物来降低血尿酸水平,控制病情发展。
患者在生活中可以进行适当的拉伸运动,如脚趾弯曲、伸展运动等,有助于缓解跟腱的紧张和疼痛。其次,可以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穿高跟鞋或硬底鞋。如果脚后跟疼的症状长时间未得到改善,要尽快到医院的骨科就医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