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后按摩合谷、曲池、大椎、足三里、涌泉穴可缓解症状,但需注意按摩穴位不能替代治疗,且特殊人群需谨慎按摩。
1.合谷穴
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按摩合谷穴可以清热解表、镇静止痛,有效缓解中暑引起的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
2.曲池穴
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按摩曲池穴可以疏风解表、清热利湿,对中暑引起的发热、烦躁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大椎穴
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按摩大椎穴可以解表清热、疏风散寒,是治疗中暑的常用穴位。
4.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健脾和胃、扶正培元,对中暑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涌泉穴
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按摩涌泉穴可以滋阴清热、醒脑开窍,对中暑引起的头晕、头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穴位只能缓解中暑症状,不能替代治疗。如果中暑症状严重,如出现昏迷、呼吸急促等,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此外,按摩穴位时应注意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猛,以免造成损伤。同时,按摩穴位的效果因人而异,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特殊人群在按摩穴位时需要特别注意,如孕妇、儿童、老人等。孕妇按摩穴位时应避免刺激子宫,儿童按摩穴位时应注意力度和方法,老人按摩穴位时应注意身体状况,避免因按摩引起不适。如果特殊人群出现中暑症状,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