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即发热,发热发冷可能是因为环境因素、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反应、其他因素等导致的,可以通过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增加衣物和盖被、物理降温、药物治疗、原发病治疗等措施改善。
一.原因
1.环境因素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体温容易下降,导致机体通过颤抖等方式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如果此时伴有发热,则会加剧发冷的感觉。
2.病毒感染如病毒性感冒、流感等,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导致体温升高,同时可能伴有畏寒、寒战等症状。
3.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的肺炎、扁桃体炎等,同样会引起发热和畏寒。
4.过敏反应部分人在接触过敏原后,可能会引发全身性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发热、畏寒等。
5.其他因素如精神刺激,如遭受重大打击、惊吓等、血液疾病、肿瘤等,也可能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出现发热和畏寒的症状。
二.治疗方法
1.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在发热发冷时,应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建议在22-24℃,避免过冷或过热的环境加重症状。
2.增加衣物和盖被适当多穿衣物或盖被子,以缓解发冷的症状。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包裹,以免影响散热。
3.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下、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有助于散热。此外,也可以将退热贴贴在额头等位置,利用物理原理降低局部温度。
4.药物治疗当体温高于38.5℃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退热药物。如果发热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应根据病原体类型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细菌感染可以遵医嘱使用头孢菌素、青霉素、红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病毒感染可以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磷酸奥司他韦、盐酸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等。
5.原发病治疗针对发热发冷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如血液疾病、肿瘤等疾病导致的,可以采取手术治疗、放化疗等方式改善病情,缓解症状。常见的化疗药物有卡铂、顺铂、紫杉醇等。
在出现发热发冷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患者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于紧张和焦虑,以免影响疾病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