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性肌病是甲亢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近端肌群无力、萎缩,重症可累及呼吸肌,影响生活质量。诊断需结合症状、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治疗关键是治疗甲亢,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很重要。
甲亢性肌病是甲亢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累及颈部、上肢、躯干及下肢肌肉,以近端肌群无力、萎缩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甲亢性肌病的症状可轻可重,轻症者可仅表现为近端肌无力,如梳头、上楼、蹲起困难等;重症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甚至呼吸肌无力,危及生命。
除了肌无力,甲亢性肌病还可出现肌肉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伴有肌肉震颤。
此外,甲亢性肌病还可能导致肌肉酶学指标升高,如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
诊断甲亢性肌病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甲状腺功能检查、肌肉酶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治疗方面,主要是针对甲亢进行治疗,如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治疗等。同时,给予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对症治疗,以缓解肌肉症状,促进恢复。
对于已经出现肌肉无力、萎缩的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可有效改善预后。
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有甲亢家族史、长期口服含碘药物等人群,应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甲亢性肌病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因此,对于出现不明原因的肌肉无力、疼痛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排除甲亢性肌病的可能。同时,在治疗甲亢性肌病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