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胃炎应根据证型辨证施治,包括饮食停滞型、肝气犯胃型、脾胃虚寒型和胃阴不足型,分别用保和丸、柴胡疏肝散、黄芪建中汤、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
1.饮食停滞型
多因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油腻食物,导致脾胃受损,食积内停。主要症状为胃脘胀满疼痛,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舌苔厚腻。治疗应消食导滞,和胃止痛,可选保和丸加减。
2.肝气犯胃型
多因忧思恼怒,情志不遂,或郁怒伤肝,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主要症状为胃脘胀满疼痛,连及胁肋,嗳气频繁,嘈杂吞酸,或呕吐口苦,舌质红,苔薄黄。治疗应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可选柴胡疏肝散加减。
3.脾胃虚寒型
多因禀赋不足,或久病失养,或劳倦过度,或过食生冷,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寒。主要症状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差,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治疗应温中健脾,和胃止痛,可选黄芪建中汤加减。
4.胃阴不足型
多因热病伤阴,或情志失调,或过食辛辣,耗伤胃阴,导致胃阴不足。主要症状为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少或无。治疗应养阴益胃,和中止痛,可选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