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高血压分为肝阳上亢、痰湿壅盛、瘀血内阻、肾精不足、气血亏虚等证型,治疗方法包括平肝潜阳、燥湿祛痰、活血化瘀、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等,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运动和心情等方面。
中医将高血压分为肝阳上亢、痰湿壅盛、瘀血内阻、肾精不足、气血亏虚等证型,治疗方法如下:
1.肝阳上亢:
症状: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咽干。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2.痰湿壅盛:
症状:眩晕、头重如裹、胸闷作恶、呕吐痰涎、食少多寐。
治法:燥湿祛痰。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3.瘀血内阻:
症状:眩晕、头痛如刺、固定不移、唇舌紫暗、有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4.肾精不足:
症状: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健忘。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左归丸加减。
5.气血亏虚:
症状: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苍白、唇甲不华、神疲乏力、自汗。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高血压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因此在使用中药治疗高血压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清淡、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