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脚后跟疼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等,需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足底筋膜炎
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跑步等过度使用脚部的活动,可能导致足底筋膜受到牵拉和损伤,从而引发炎症和疼痛。疼痛通常在早晨起床后第一步或长时间休息后起身行走时较为明显,活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有所缓解,但过度活动后又会加重。减少站立、行走或跑步等脚部活动,给足底筋膜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使用导致疼痛加剧。遵医嘱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盐乳胶剂、酮洛芬凝胶等药物,或口服依托考昔片、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药物,以缓解疼痛和消炎。对于顽固性筋膜炎患者,可考虑局部激素封闭治疗。
2、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的形成也可能导致脚后跟疼。骨刺是骨头的额外生长,通常是由于长期的压力和磨损引起的。当骨刺刺激周围的组织时,就会引起疼痛。这种疼痛可能在行走、站立或按压脚后跟时出现。穿软底鞋子,避免剧烈运动,减少脚部负重,以减轻骨刺对周围组织的刺激。遵医嘱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以镇痛、消炎。若口服药物无效,可考虑对痛点注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但需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3、跟腱炎
跟腱连接着小腿肌肉和脚后跟,如果跟腱发炎,也会导致脚后跟疼。过度使用、剧烈运动或外伤等都可能引发跟腱炎。疼痛通常在脚后跟上方的跟腱部位,活动时加重。进行适度的牵拉锻炼,如墙角进行跟腱足弓的牵拉,使跟腱保持足够的张力,以此来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针灸、小针刀松解、微波理疗或远红外线的理疗等,有助于缓解疼痛、消除炎症。
如果两脚后跟疼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如肿胀、发红、发热、活动受限等,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如X光、磁共振成像(MRI)等,以确定具体的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