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痛是指足跟疼痛,而足跟疼痛不肿可能与不良习惯有关,也可能是骨裂、跟骨骨刺等因素所致,需要针对病因给予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疾病详情及治疗方式如下:
1、不良习惯
长期穿着不合脚的鞋子、穿高跟鞋运动等,可能会导致脚踝受损的概率升高。其次,走路或站立姿势不当、长期过度活动等,可能会造成足跟部慢性损伤。以上因素均会导致足跟疼痛,但对于损伤较轻的患者,脚可能不会肿。
平时应尽量选择宽松舒适的鞋子,少穿高跟鞋运动,养成正确的走路或站立姿势。疼痛严重者要多休息,减少负重,可以采取按摩、冷敷、热敷等疗法,有助于缓解症状,不用担心。
2、骨裂
骨裂是指骨质出现裂痕但未发生移位,在行走或运动的过程中,如果局部遭受暴力作用,可能会引起骨裂。由于损伤程度不是很严重,患者可能仅在活动时由于骨裂处受压才会有足跟疼痛的感觉,但脚通常不会肿。
骨裂后要立即制动并采取固定措施,以防骨头移位。期间注意休息,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适当进行运动,更快恢复肌肉、韧带、肌腱及关节囊等组织的舒缩活动。其次,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维生素D、阿仑膦酸钠等药物治疗,起到补充钙元素、促进钙吸收等作用。
3、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骨骼自我修复的病理过程,和骨关节炎、力学刺激、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有关,起病初期由于骨刺比较小,可能仅在走路时刺激周围组织,造成足跟疼痛,但通常不会肿。
疼痛属于人体发出的一种保护信号,所以如果在活动后出现疼痛症状,应及时停止并多休息。疼痛症状缓解后可以适当运动,目的是锻炼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以增强关节稳定性。对于体重超标的患者,要积极减重,缓解关节压力。如果疼痛症状比较明显,可以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依托考昔、塞来昔布等药物治疗,具有消炎、止痛等作用。单纯骨刺一般不需要手术,但若疼痛呈进行性加重,已经影响关节活动或压迫局部血管、神经等组织,则需要考虑手术,如开放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除以上因素外,此类症状还可能是痛风造成的,需要进行镇痛治疗、降尿酸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由于病因相对较多,建议患者及时就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