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骨折,又称跟骨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足部损伤。
高处坠落、车祸、运动损伤等都可能导致脚后跟骨折。高处坠落时,足部着地,巨大的冲击力作用于脚后跟,容易引发骨折。车祸中,脚部受到猛烈撞击也可能造成此类骨折。在运动中,如剧烈跳跃后落地不当,同样可能致使脚后跟受伤骨折。
患者通常会感到脚后跟处剧烈疼痛,伴有肿胀、淤血,严重时甚至出现畸形,行走困难或根本无法行走。按压骨折处疼痛加剧,还可能感觉到骨擦感或听到骨擦音。
除了依据症状外,X光、CT等影像学检查对于明确诊断非常关键。X光可以初步显示骨折的情况,但对于一些复杂骨折,CT能够更清楚地显示骨折的细节,包括骨折线的走向、关节面的损伤程度等,有助于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对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可采取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等,让骨折自行愈合。而对于移位明显、关节面不平整等情况复杂的骨折,多需要手术治疗,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来恢复骨折的正常位置和关节面的平整,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术后还需配合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
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康复都不可或缺。在康复早期,可进行脚趾的主动活动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以预防肌肉萎缩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随着骨折愈合的进展,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负重训练,但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过早负重导致骨折再移位或其他并发症。康复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