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免疫反应介导的肾小球疾病,常发生于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1~3周,主要与链球菌感染后的超敏反应有关,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免疫反应介导的肾小球疾病,常发生于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1~3周。以下是关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一些重要信息:
1.病因:
主要与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咽炎)和皮肤感染(如脓疱疮)后。
感染后的超敏反应导致肾小球炎症病变。
2.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在链球菌感染后1~3周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氮质血症。
严重者可伴有少尿及肾功能不全。
3.诊断:
依据链球菌感染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尿常规、血清补体C3及ASO等)进行诊断。
肾活检有助于明确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
4.治疗:
主要是休息和对症治疗,包括控制血压、利尿消肿、降血脂等。
若病情严重,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5.预后:
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可完全恢复。
少数患者可能遗留肾功能损害。
6.预防:
预防链球菌感染,如及时治疗感染病灶、注意个人卫生等。
对于反复发生链球菌感染的患者,可使用长效青霉素预防。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和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于有相关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进展。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