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区别在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法等方面。
1.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介导的肾小球损伤、寡免疫复合物型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等有关;急性肾小球肾炎常因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感染所致,而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亦可引起。
2.临床表现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常表现为急骤起病,病情发展迅速,可在数天至数周内出现少尿或无尿、肌酐进行性升高、贫血等;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起病较急,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
3.实验室检查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明显,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免疫复合物、补体C3降低;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血清补体C3下降,8周内逐渐恢复正常。
4.治疗方法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如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替代治疗(如透析)和对症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多可自愈,主要以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一般无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对于疑似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以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此外,对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避免肾功能的不可逆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