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部疾病,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十二指肠反流、长期吸烟饮酒、长期服用NSAIDs、遗传等因素引起,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少数可出现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等症状。胃镜和胃黏膜活检是主要的诊断方法。治疗主要包括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同时需要定期复查。预防方面,应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整饮食,戒烟限酒,避免长期服用NSAIDs,保持心情愉悦。
1.定义: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部疾病,指胃黏膜的腺体萎缩、数量减少。
2.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因之一。
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胃炎可导致胃体萎缩。
十二指肠反流:胆汁和胰液中的胆盐可破坏胃黏膜屏障。
长期吸烟、饮酒:长期刺激胃黏膜。
长期服用NSAIDs(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
遗传因素:部分萎缩性胃炎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
3.症状: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等。
4.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胃镜下可见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胃黏膜活检可明确萎缩的程度和类型。
5.治疗:
对因治疗:如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如使用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
定期复查:萎缩性胃炎有癌变的风险,因此需要定期复查胃镜和病理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6.预防: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及时进行根除治疗。
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饮食应规律。
戒烟限酒: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避免长期服用NSAIDs:如需服用,应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
总之,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积极治疗,遵医嘱定期复查,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预防癌变的发生。如有胃部不适,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