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特征性病变是新月体形成,主要免疫病理学分型包括抗肾小球基底膜型、免疫复合物型和寡免疫复合物型,治疗包括强化治疗和替代治疗,预后较差。
1.新月体形成
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特征性病变之一,约占肾小囊面积50%以上。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巨噬细胞构成,可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2.肾小球硬化
病变严重的肾小球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所属肾小管因缺血而萎缩、消失。
3.肾小管萎缩
病变部位的肾单位遭破坏后,所属肾小管因失去肾小球的血液供应而发生萎缩、纤维化和玻璃样变。
新月体形成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根据免疫病理学分型,可将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分为三型:抗肾小球基底膜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和寡免疫复合物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其中,抗肾小球基底膜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是由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介导的,补体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和系膜区呈线条样沉积;免疫复合物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所致,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呈颗粒样沉积;寡免疫复合物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是指在疾病早期,循环免疫复合物阴性,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阴性,而在疾病后期可出现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或循环免疫复合物。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包括强化治疗和替代治疗。强化治疗主要应用甲泼尼龙冲击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必要时可加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对于出现少尿、无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肾脏B超等,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