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后,感染后1~3周发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特点为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而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亦可引起。下面是关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一些信息:
1.病因:
主要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感染等链球菌感染后。
感染的严重程度与急性肾炎的发生和病变轻重并不完全一致。
2.临床表现:
尿异常: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可伴有轻、中度蛋白尿。
水肿:常为起病的初发表现,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或伴有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少数严重者可波及全身。
高血压: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常与水钠潴留有关。
全身症状:可有乏力、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
3.检查:
尿液检查:可见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血液检查:可有血清C3下降,病情严重时可有氮质血症。
其他检查:如超声心动图、肾活检等可用于评估病情和排除其他肾脏疾病。
4.诊断:
链球菌感染后1~3周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表现。
血清C3下降,伴或不伴ASO升高。
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肾小球肾炎。
5.治疗:
一般治疗:休息、低盐饮食、对症治疗。
感染灶治疗:如有感染灶应积极给予抗生素治疗。
对症治疗:利尿消肿、降血压等。
透析治疗:严重少尿或无尿、急性肾衰竭者可行透析治疗。
6.预后:
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可完全恢复。
少数患者可转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或遗留尿异常、高血压等。
7.预防:
预防链球菌感染,如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等。
感染后及时治疗,彻底清除病灶。
总之,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临床表现多样,预后良好。对于有链球菌感染史的患者,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