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胁肋痛的穴位有:期门、章门、日月、膻中、内关、支沟、阳陵泉、太冲。
治疗胁肋痛的穴位主要有以下几个:
1.期门穴:属足厥阴肝经,是肝经的募穴,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2.章门穴:又名长平、胁髎,属足厥阴肝经,为脾之募穴,八会穴之脏会,位于腹侧,在腋中线,第11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3.日月穴: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4.膻中穴: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5.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6.支沟穴: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7.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8.太冲穴: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这些穴位可以通过针灸、按摩、艾灸等方法刺激,以缓解胁肋痛的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胁肋痛的治疗,应该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果是由于肝脏疾病、胆囊疾病、心脏疾病等引起的胁肋痛,应该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总之,治疗胁肋痛的穴位有很多,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如果症状严重,应该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