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公孙穴、太溪穴、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等脚跟部穴位,可健脾化湿、滋阴益肾、清热消肿、调经止痛等,缓解相关病症,但孕妇、月经期女性等人群不适合按摩。
脚跟部有很多穴位,按摩脚跟部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缓解一些疾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脚跟部穴位按摩手法:
1.按摩公孙穴:公孙穴是脾经的络穴,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按摩公孙穴可以健脾化湿、疏肝和胃、消食导滞,对于消化不良、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按摩太溪穴: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按摩太溪穴可以滋阴益肾、壮阳强腰、清热消肿,对于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阳痿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按摩大钟穴:大钟穴是肾经的络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按摩大钟穴可以益肾平喘、调理二便、强腰壮骨,对于肾虚引起的气喘、遗尿、便秘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按摩水泉穴:水泉穴是肾经的郄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穴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按摩水泉穴可以益肾清热、通经活络,对于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小便不利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按摩照海穴:照海穴是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的凹陷处。按摩照海穴可以滋阴清热、调经止痛、利咽明目,对于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脚跟部穴位时,力度要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按摩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按摩10-15分钟即可。如果有严重的疾病,建议及时就医,不要自行按摩。
此外,孕妇、月经期女性、体质虚弱者、有出血倾向者等人群不适合按摩脚跟部穴位。按摩脚跟部穴位时,要保持心情放松,不要过于紧张。按摩后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