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是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炎性病变,主要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具有一定自限性,多数预后良好。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炎性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而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亦可引起。以下是对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相关介绍:
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
细菌感染:主要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感染等链球菌感染后。
其他细菌感染:如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等感染后也可引起急性肾炎。
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EB病毒等感染后也可引起急性肾炎。
寄生虫感染:如疟原虫、血吸虫、弓形虫等感染后也可引起急性肾炎。
2.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
血尿: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
水肿:常为起病的初发表现,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或伴有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少数严重者可波及全身。
高血压:多数患者出现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常与水钠潴留有关。
肾功能异常:患者可出现一过性氮质血症,尿量可减少。
全身症状:患者可有乏力、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
有前驱感染史,潜伏期1~3周。
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
实验室检查:血补体C3下降,8周内恢复正常,ASO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肾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
4.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休息、低盐饮食、对症治疗。
感染灶治疗:如有感染灶,应积极给予抗生素治疗。
对症治疗:利尿消肿、降血压等。
透析治疗:少数患者出现急性肾衰时,可行透析治疗。
中医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中药治疗。
5.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可完全恢复正常。
少数患者可转为慢性肾炎或遗留尿异常。
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肾衰、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6.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预防:
预防感染: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如扁桃体炎、猩红热等。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手。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定期体检: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总之,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其主要病因是细菌感染,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感染灶治疗、对症治疗和中医治疗等。预后良好,但少数患者可转为慢性肾炎或遗留尿异常。预防感染是预防急性肾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