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原则包括控制高血压和尿蛋白、限制蛋白和磷摄入、避免加重肾损害因素、根据病情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其他治疗及定期监测。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高血压和尿蛋白是加速肾小球硬化、促进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积极控制。
控制血压: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mmHg以下。
减少尿蛋白: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除可有效降低血压外,还可减少尿蛋白,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2.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的摄入:低蛋白及低磷饮食可以减轻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及高滤过状态,延缓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的减退。
3.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感染、劳累、妊娠及应用肾毒性药物等,均可能损伤肾脏,导致肾功能恶化,应避免。
4.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一般不主张应用,仅用于肾病综合征患者,且应根据病理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注意其副作用。
5.其他治疗:包括抗凝、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以及中医中药治疗。
总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长期随访。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如果出现肾功能恶化、水肿、高血压等并发症,应及时就医,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