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按摩穴位手法包括攒竹穴、鱼腰穴、丝竹空穴、太阳穴、睛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地仓穴、颊车穴、颧髎穴、人中穴、承浆穴等,按摩时需轻柔、缓慢,每次10-15分钟,面部有感染等症状时不宜按摩,孕妇等特殊人群按摩前最好咨询医生。
面部按摩穴位手法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皮肤状况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面部按摩穴位手法:
1.攒竹穴:位于眉头凹陷处,按摩该穴位可以缓解头痛、眼疲劳等症状。
2.鱼腰穴:位于眉毛中间的位置,按摩该穴位可以改善头痛、目赤肿痛等症状。
3.丝竹空穴:位于眉梢凹陷处,按摩该穴位可以改善头痛、目赤肿痛等症状。
4.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按摩该穴位可以缓解头痛、目眩等症状。
5.睛明穴:位于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按摩该穴位可以改善眼部疲劳、干涩等症状。
6.承泣穴:位于眼球正下方,眼眶骨边缘凹陷处,按摩该穴位可以改善眼部疲劳、干涩等症状。
7.四白穴:位于眶下孔凹陷处,按摩该穴位可以改善眼部疲劳、干涩等症状。
8.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按摩该穴位可以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状。
9.地仓穴:位于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按摩该穴位可以改善口眼歪斜等症状。
10.颊车穴:位于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咬牙时肌肉隆起处,按摩该穴位可以改善牙痛、牙关紧闭等症状。
11.颧髎穴:位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按摩该穴位可以改善口眼歪斜、眼睑瞤动等症状。
12.人中穴:位于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按摩该穴位可以改善昏迷、晕厥等症状。
13.承浆穴:位于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按摩该穴位可以改善口眼歪斜、齿龈肿痛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面部按摩穴位手法需要轻柔、缓慢,避免用力过猛,以免损伤面部皮肤和肌肉。同时,按摩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按摩10-15分钟即可。如果面部有感染、炎症等症状,不宜进行面部按摩。此外,孕妇、高血压患者、心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在进行面部按摩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