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手麻的穴位主要有内关穴、外关穴、合谷穴、曲池穴、手三里穴、肩髃穴和后溪穴等,可单独或组合使用,需由专业医生操作,若症状持续不缓解需就医。
治疗手麻的穴位主要有以下几个:
1.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等心系病证和上肢痹痛、偏瘫、手指麻木等局部病证。
2.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外关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具有清热解毒、解痉止痛、通络开窍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等头面五官病证和外感病证。
3.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具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发热、恶寒、头痛、目赤肿痛、鼻塞、流涕、咳嗽、气喘、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乳痈、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歪斜、牙关紧闭、痄腮等头面五官诸疾和外感病证,以及上肢疼痛、麻木、痿痹等局部病证。
4.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具有清热解表、调和气血、通络止痛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发热、恶寒、头痛、眩晕、癫狂、痫证、腹痛、吐泻、便秘、痢疾、黄疸、水肿、瘾疹、湿疹、丹毒、瘰疬、乳痈、肘臂挛痛等病证。
5.手三里穴: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手三里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具有疏经通络、清热明目、调理肠胃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手臂无力、上肢不遂、腹痛、腹泻、齿痛、颊肿等病证。
6.肩髃穴:位于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肩髃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具有疏散风热、调和气血、通络止痛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瘾疹等病证。
7.后溪穴:位于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近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后溪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具有清头明目、通经活络、泻热安神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头项强痛、目赤肿痛、落枕、肘臂挛痛、手指麻木等病证。
以上穴位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组合和配伍。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穴位按摩或针灸治疗时,应该由专业的医生或按摩师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和有效。同时,如果手麻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该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