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小球肾炎一般无法自愈,经有效治疗后部分患者可临床治愈。
膜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病理诊断,常见于中老年人,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部分患者可出现无症状性蛋白尿或血尿。
膜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一般治疗包括休息、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等。对症治疗主要是针对蛋白尿和水肿等症状进行治疗,如遵医嘱使氢氯噻嗪、螺内酯等。病因治疗主要是针对免疫因素进行治疗,如遵医嘱使用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药物。
膜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部分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蛋白尿可完全消失,临床治愈;但也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可逐渐进展,最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需要注意的是,膜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患者还应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劳累等,以保护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