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睡不着觉可能与痰火扰心、心脾两虚、肾阴虚、脾胃不和、肝郁气滞等原因有关,应根据引起症状的具体原因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1、痰火扰心
痰火扰心是指体内痰浊与火热之邪相互勾结,上扰心神,容易导致心神不宁。入伏时节,气候炎热,易生痰火,导致病情加重,从而使患者出现难以入睡的情况。此时应保持清淡饮食,适量吃梨、百合、莲子等食物,有助于清热化痰,改善不适。症状严重的患者则可以遵医嘱利用黄连、三栀子、半夏等中药泡水饮用,能够逐痰降火,从而使睡眠得以改善。
2、心脾两虚
心脾两虚是指心血不足与脾气虚弱并存的病理状态。入伏后,人体阳气外散,若存在心脾两虚,就会更容易出现心血失养、神不守舍的情况,从而引发失眠的症状出现。针对该情况,可以选择遵医嘱口服归脾丸、人参养荣丸、柏子养心丸等药物,能够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帮助患者能够拥有好的睡眠。
3、肾阴虚
肾阴虚是指肾脏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热,导致虚火内生,扰动心神,从而影响睡眠。入伏后,阳气旺盛,肾阴虚者更易出现虚火上炎,表现为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当患者出现失眠的情况后,可以适当的调整饮食,增加黑芝麻、黑豆、枸杞等有助于滋阴补肾的食物的摄入量,同时在晚上10点之前睡觉,保持7-8小时的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以免加重肾阴虚的情况。
4、脾胃不和
脾胃不和是指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常,导致气机不畅,进而影响心神安宁。入伏期间,天气燥热,患者喜欢吃生冷的食物,易损伤脾胃,导致脾胃不和,就会增加出现失眠的几率。治疗应调和脾胃、行气安神。可遵医嘱选择一次1丸、一日3次的口服香砂养胃丸或是一次2丸、一日2次的服用人参健脾丸,又或是服用补中益气丸等药物帮助理气和胃,缓解不适。
5、肝郁气滞
肝郁气滞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不畅的病理状态。在入伏期间,天气闷热,患者易感烦躁不安,加之情志不畅,更易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进而影响心神安宁,表现为失眠多梦、情绪抑郁或易怒等症状。针对这种情况,患者可以通过深呼吸、看电影、逛街等方法保持心情舒畅。同时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一次8丸、一日3次的服用逍遥丸(浓缩丸),或是柴胡舒肝丸、龙胆泻肝丸等药物帮助疏肝理气,改善睡眠质量。
若是失眠的情况长时间难以得到好转,应及时前往医院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