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走路脚后跟疼,可能与不良生活方式、足底筋膜炎或骨刺等因素有关,通常需要针对性给予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疾病详情及治疗方式如下:
1、不良生活方式
如果产后饮食不当,摄入营养类食物过多,则可造成体重增加,增加脚后跟的负重。加之长时间走路对脚后跟造成压迫,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随着代谢产物增多并刺激末梢神经后,便会引起疼痛。
建议及时调整饮食结构,避免体重过度超标,并适当减少行走时间,帮助缓解不适症状。
2、足底筋膜炎
如果产后患有足底筋膜炎,由于筋膜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大量炎性因子可刺激周围神经,继而引起疼痛。如果走路时间比较长,随着局部代谢产物增多,可导致脚后跟疼痛症状更加明显。
患者应适当休息,减少活动,以免导致不适症状加重。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选择美洛昔康、对乙酰氨基酚或洛索洛芬等镇痛类药物加以缓解,用药期间注意暂停哺乳,以免对婴儿造成影响。如果疼痛严重,且经保守治疗无效,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以松解足底筋膜。
3、骨刺
产后因为营养过剩可能会导致体重超标,加之脚后跟又是人体承重关节,容易发生慢性劳损,这种情况下可能会诱发骨刺。当脚后跟关节的骨刺较大时,可压迫周围神经,加之走路时增加关节负重,使得神经压迫更加明显,所以会有疼痛。
产后应结合个人恢复情况适当锻炼,控制体重,从而减少骨刺的生长。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选择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塞来昔布以及对乙酰氨基酚等。疼痛严重导致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清除骨刺,解除压迫症状。
除以上原因外,此类症状还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有关。建议患者不要过于焦虑,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积极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情,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