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的时间长了脚后跟疼,主要是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和其他因素导致。
1.足底筋膜炎
长时间站立会使足底筋膜持续受到牵拉,容易引发足底筋膜炎,从而导致脚后跟疼痛。足底筋膜是位于足底的一层坚韧的纤维结缔组织,它起到维持足弓的作用。当站立时间过长,足底筋膜过度紧张、疲劳,就可能出现无菌性炎症,引发疼痛,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后下地行走时疼痛更为明显。
2.跟骨骨刺
长期站立可能刺激跟骨形成骨刺,当骨刺刺激到周围组织时,就会引起脚后跟疼痛。跟骨骨刺的形成通常是由于足底筋膜在跟骨附着点处反复牵拉、损伤,导致骨质增生。虽然有骨刺不一定会有疼痛,但当骨刺较大或位置特殊时,就容易在长时间站立等情况下诱发疼痛。
3.跟腱炎
长时间站立会增加跟腱的负荷,可能引发跟腱炎,进而导致脚后跟疼痛。跟腱是连接小腿肌肉和跟骨的重要结构,负责足部的跖屈动作。长时间站立或过度使用跟腱,会使其出现微小损伤和炎症反应,引起疼痛、肿胀等症状,在活动或站立后疼痛往往会加重。
4.其他因素
如鞋子不合适,长时间穿着高跟鞋或硬底鞋等,会影响足部的正常力学分布,增加脚后跟的压力,从而导致疼痛;体重过重也会增加足部的负担,在长时间站立时更容易出现脚后跟疼痛;此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也可能累及足部,导致脚后跟疼痛。
为了缓解站久了脚后跟疼的症状,可以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适当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其次,选择合适的鞋子,以舒适、平底、有良好支撑的鞋子为宜。再者,可进行足底按摩、热敷等物理治疗,有助于缓解疼痛和炎症。如果疼痛较为严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进行局部封闭治疗。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如肿胀、麻木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同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控制体重,加强足部锻炼,增强足部肌肉和韧带的力量和柔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