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慎用的中药有活血化瘀类、大辛大热类、滑利攻下类、芳香渗透类、有毒类等。
1.活血化瘀类
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益母草、泽兰、川牛膝等中药,具有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的功效,会加速血液循环,可能导致胎气不稳,增加流产的风险。因此,孕妇在孕早期和孕晚期,应避免使用此类中药。
2.大辛大热类
附子、肉桂、川乌、草乌等中药性味辛热燥烈,容易引起孕妇体内热邪内盛,迫血妄行。同时,燥热之性可能耗伤津液,对胎儿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诱发流产。
3.滑利攻下类
大黄、芒硝、巴豆、牵牛子、甘遂、大戟等中药,具有通利小便、泻下通腑的功效,可能导致孕妇腹泻,进而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流产或早产。此外,它们还可能伤阴耗气,不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4.芳香渗透类
麝香、丁香、降香、草果等中药多为辛温香燥之品,具有开窍醒神、宣散气机的功效。然而,它们也可能导致气行过快,血流不止,影响胎气稳定,甚至引发流产,孕妇应尽量避免接触。
5.有毒类
水银、朱砂、雄黄、蜈蚣、斑蝥等中药含有毒素,不仅可以直接损伤胎儿,还可能导致胚胎发育异常、流产或死胎等问题。孕妇应绝对禁止使用此类中药,以免对胎儿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需要注意,叶酸能够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因此,孕妇应在孕前及孕期初期每天补充400微克左右的叶酸。此外,生肉、生鱼、未煮熟的鸡蛋可能含有有害细菌,孕妇应避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