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偏方往往未经科学验证,安全性无保障。因此,如果血压较高,建议患者就医采取生活方式干预、运动锻炼、心理调节、药物治疗等措施来降低血压。
1.生活方式干预
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同时,增加钾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低脂奶制品等。此外,应注意控制体重,使体重指数维持在18.5-23.9kg/m2。
2.运动锻炼
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提高基础代谢率。
3.心理调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可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放松身心。因为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升高,因此心理调节对降压很重要。
4.药物治疗
根据具体情况,遵医嘱选用合适的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卡托普利、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等。
治疗期间,应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一般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测量前要休息5-10分钟,测量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和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