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可按摩内关、膻中、心俞、厥阴俞、天池、足三里、太冲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摩15-30分钟,每天1-2次,注意按摩力度和时间,女性经期、孕期及患严重疾病者不宜按摩。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穴位按摩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以下是一些可以用于治疗冠心病的穴位按摩方法:
1.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按摩内关穴可以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缓解冠心病引起的胸闷、胸痛等症状。
2.膻中穴: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按摩膻中穴可以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改善冠心病引起的胸痛、心悸等症状。
3.心俞穴:位于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按摩心俞穴可以养心安神、通络止痛,对冠心病引起的心悸、失眠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厥阴俞穴:位于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按摩厥阴俞穴可以宽胸理气、通络止痛,对冠心病引起的胸痛、胸闷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天池穴:位于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按摩天池穴可以宽胸理气、活血通络,对冠心病引起的胸痛、胸闷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6.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健脾和胃、益气养血,对冠心病引起的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7.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按摩太冲穴可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对冠心病引起的情志不畅、气滞血瘀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穴位按摩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治疗。在进行穴位按摩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按摩力度要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不要过度用力,以免损伤皮肤和肌肉。
2.按摩时间不宜过长,每次按摩15-30分钟即可,每天按摩1-2次。
3.按摩前应该清洁双手,保持手部卫生。
4.女性在月经期、怀孕期间不宜进行穴位按摩。
5.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在进行穴位按摩前应该咨询医生的意见。
总之,穴位按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对于冠心病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在进行穴位按摩时,应该注意按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应该及时就医,接受正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