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刺激14经络上的8个双穴和2个单穴可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濡养全身,达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常见的消炎穴位包括合谷穴、曲池穴、血海穴、三阴交穴、涌泉穴等。
1.合谷穴
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具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感冒、头痛、牙痛、咽痛、腹痛等症状,还可以治疗面瘫、三叉神经痛、肩周炎等疾病。
2.曲池穴
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曲池穴是大肠经的合穴,具有清热解表、消肿止痛、调和气血的作用。按摩曲池穴可以缓解发热、咳嗽、气喘、咽喉肿痛、上肢疼痛等症状,还可以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荨麻疹等疾病。
3.血海穴
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血海穴是脾经的穴位,具有健脾化湿、调经统血的作用。按摩血海穴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贫血等症状,还可以治疗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疾病。
4.三阴交穴
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三阴交穴是脾经、肝经、肾经的交会穴,具有健脾益气、滋补肝肾、调经止痛的作用。按摩三阴交穴可以缓解肠鸣腹胀、泄泻、水肿、黄疸、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遗精、阳痿、遗尿等症状,还可以治疗失眠、高血压、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
5.涌泉穴
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涌泉穴是肾经的穴位,具有滋阴益肾、平肝息风、醒脑开窍的作用。按摩涌泉穴可以缓解头痛、头晕、目眩、失眠、健忘、咽喉肿痛、便秘等症状,还可以治疗休克、中暑、癫痫、小儿惊风等疾病。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消炎穴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穴位按摩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如果身体有炎症,还是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穴位按摩也需要注意方法和时间,不要过度刺激穴位,以免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