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走的时间长了脚疼可能是由于乳酸堆积过多、足底筋膜炎、痛风、足跟骨刺等原因所致,根据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具体措施如下:
1.乳酸堆积过多
长时间行走后,肌肉会产生大量乳酸,乳酸堆积过多便可引发局部的酸痛症状。但多数症状通常可自行恢复,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疼痛明显者可通过局部按摩或冷敷以改善症状。
2.足底筋膜炎
该病是由于足底筋膜反复损伤而形成无菌性炎症,可引发程度不等的疼痛症状。针对足底筋膜炎,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主要药物包括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部分患者还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药物改善疼痛症状,主要药物包括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等。部分症状严重者还可通过外科手术切断足底筋膜内侧束、松解粘连组织以改善症状。
3.痛风
若痛风石生长在足部,长时间行走亦可引发强烈的疼痛。针对痛风引发的疼痛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吲哚美辛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治疗。随后还需要长期进行降尿酸治疗,主要药物包括非布司他片、别嘌醇片等。症状严重者,必要时还可考虑进行外科手术剔除痛风石。
4.足跟骨刺
若足跟骨刺持续压迫周围的血管或神经组织,行走时亦可引发程度不等的疼痛症状。疼痛明显者可通过应用依托考昔片、萘普生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若骨刺面积较大,亦可通过微创关节镜手术去除骨刺。部分患者还可以在中医操作下进行按摩、推拿等方式促进恢复。
足底筋膜炎、足跟骨刺患者建议行走时穿着矫形鞋垫,其目的在于将足底的压力分散至脚掌,帮助减轻疼痛,同时还需避免行走在坚硬的地面上,如水泥地、大理石地等。两类患者饮食上可适当增添高蛋白、高营养食物的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部分足底筋膜炎患者还可通过体外冲击波治疗减轻组织水肿、降低足底筋膜张力,从而缓解疼痛。痛风患者生活中还需要避免摄入高嘌呤食物,如鸡汤、羊汤等,疼痛发作时可通过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