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固定的注意事项包括:全面评估伤情,选择合适固定材料,保持固定姿势和范围,注意固定带松紧度,定期观察,寻求医疗帮助,接受专业培训。
1.评估伤情
在进行骨折固定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伤情评估,包括受伤部位、疼痛程度、肢体活动情况等,以制定合适的固定方案。
2.固定材料选择
夹板、绷带、支具等固定材料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骨折部位得到有效固定。同时,固定材料应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3.固定姿势
固定时应保持患肢的正常姿势,避免过度牵拉或旋转。对于开放性骨折,应先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再进行固定。
4.固定范围
骨折固定应包括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以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动。如前臂骨折,应固定到肘关节;大腿骨折,应固定到膝关节。
5.注意松紧度
固定带的松紧度应适中,以能容纳一手指为宜。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肢体肿胀、麻木;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
6.定期观察
固定后应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每2小时松解固定带1次,以避免压疮形成。如发现患肢出现肿胀、疼痛加剧、皮肤苍白、发冷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松解固定带,重新调整固定。
7.搬运护送
搬运骨折患者时,应使用硬板担架或平板,将患者平稳地放置在担架上,避免患肢晃动。在护送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8.寻求医疗帮助
对于严重的骨折,如开放性骨折、多发骨折等,应在现场进行简单固定后,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9.专业培训
非专业人员在进行骨折固定时,应接受专业的培训,掌握正确的固定方法和技巧,以确保固定效果和患者安全。
总之,骨折固定是一项严肃的医疗操作,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在固定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同时,应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