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依据包括前驱感染史、临床表现(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实验室检查(尿蛋白、红细胞管型、血清C3及总补体下降)和肾活检。
1.前驱感染:患者于发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猩红热或皮肤脓疱病等链球菌感染史。
2.临床表现:
血尿: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可伴有轻、中度蛋白尿。
水肿:常为起病的初发表现,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或伴有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少数严重者可波及全身。
高血压: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常与水钠潴留有关。
肾功能异常:患者可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多于1-2周后尿量渐增,肾功能恢复正常。
3.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尿蛋白常在+~++,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可增多,可见红细胞管型。
血液检查:血清C3及总补体下降,8周内逐渐恢复正常,提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4.肾活检:如临床高度怀疑急性肾小球肾炎,但持续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病情无好转或病情急骤进展时,应及时进行肾活检,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儿童患者,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较为常见。对于成人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急性肾炎综合征的疾病,如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等。此外,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或存在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诊断可能较为困难,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活检结果等进行诊断。
总之,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活检结果等,以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