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根据定位诊断可分为广泛前壁心梗、下壁心梗、前间壁心梗、高侧壁心梗、正后壁心梗五型,需结合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学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高危人群应积极防治。
1.广泛前壁心梗
梗死部位主要在左心室前壁,累及心尖、室间隔前2/3及前内乳头肌,可出现胸前区疼痛,伴大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心电图V1-V5导联ST段抬高,病理性Q波形成。
2.下壁心梗
梗死部位主要在右心室和左心室下壁,累及膈面,可出现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等症状。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病理性Q波形成。
3.前间壁心梗
梗死部位主要在左心室前间壁,累及室间隔前1/3,可出现心前区疼痛,伴胸闷、气短等症状。心电图V1-V3导联ST段抬高,病理性Q波形成。
4.高侧壁心梗
梗死部位主要在左心室高侧壁,累及侧壁,可出现胸前区疼痛,伴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心电图Ⅰ、aVL导联ST段抬高,病理性Q波形成。
5.正后壁心梗
梗死部位主要在左心室后壁,累及左心室膈面,可出现背部疼痛,伴胸闷、憋气等症状。心电图V7-V9导联ST段抬高,病理性Q波形成。
需要注意的是,心梗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学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对于疑似心梗的患者,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此外,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