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骨折后通常不能当场走路,因为骨折端可能发生移位,强行走路可能会加重损伤,还可能导致疼痛、肿胀、神经和血管损伤等问题。
膝盖骨折后通常不能当场走路,具体原因如下:
骨折端的移位:膝盖骨折通常是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如摔倒、车祸等。骨折后,骨折端可能会发生移位,导致骨折部位不稳定。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强行走路,可能会导致骨折端进一步移位,加重损伤。
疼痛和肿胀:膝盖骨折后,周围的组织会受到损伤,出现疼痛和肿胀。在疼痛和肿胀的情况下,走路会加重疼痛和肿胀,影响恢复。
神经和血管损伤:膝盖周围有许多神经和血管,如果骨折端移位,可能会损伤这些神经和血管,导致感觉和运动障碍,甚至出现下肢坏死等严重后果。
因此,膝盖骨折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在急救人员或医生到达之前,可以使用夹板、绷带等固定受伤的部位,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如果有明显的畸形或肢体功能障碍,应立即就医。
对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或有其他健康问题的人群,膝盖骨折后的恢复时间可能会更长,需要更加注意休息和治疗。在恢复期间,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逐渐恢复肢体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或他人遇到膝盖骨折的情况,请立即就医,以便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