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流行性腹泻多发生在出生后10天内,由感染和肠道功能不成熟引起,病毒感染最常见,还可能与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喂养不当,过敏及环境温度变化等有关。
新生儿流行性腹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多发生在出生后10天内的新生儿,其病因主要与感染和肠道功能不成熟有关。
1.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引起新生儿流行性腹泻最常见的病毒,此外,诺如病毒、星状病毒等也可导致本病。
细菌感染: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沙门菌等细菌感染也可引起新生儿流行性腹泻。
真菌和寄生虫感染:白色念珠菌、毛霉菌等真菌感染,以及肠道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导致本病。
2.肠道功能不成熟:新生儿的肠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肠蠕动不规则,肠道正常菌群尚未建立,这些因素使得新生儿容易发生肠道感染和腹泻。
3.喂养不当:喂养不当也是导致新生儿流行性腹泻的原因之一。例如,过早或过晚添加辅食、过度喂养、喂养不洁食物等,都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腹泻。
4.过敏因素:新生儿对牛奶蛋白等食物过敏,也可能导致腹泻。
5.其他因素:环境温度变化、护理不当等也可能诱发新生儿流行性腹泻。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流行性腹泻的病情进展迅速,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果发现新生儿有腹泻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家长在照顾新生儿时,应注意保持卫生,合理喂养,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