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部肿痛可能是由于肌肉拉伤、腱鞘炎和腕骨骨折引起,需要根据病因行针对性措施,具体如下:
1.肌肉拉伤:
通常由于肌肉快速收缩或过度拉长,导致肌肉撕裂或断裂,肌肉拉伤诱发与运动前没有热身、重复性运动、肌肉疲劳、年龄增长等因素密切相关,手腕肌肉拉伤,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皮肤可伴有淤青或变色,严重者可导致活动受限。轻度肌肉拉伤患者受限需要局部冷敷患处,同时使用弹性绷带包扎手腕,增加休息时间,休息时抬高患处,以帮助消肿,多数可以自愈。疼痛明显者可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吲哚美辛片和酮洛芬胶囊等。肌肉拉伤严重或肌肉断裂者,则需要行开放性手术,修复断裂肌肉。
2.腱鞘炎
手指或手腕部位腱鞘炎通常是由于手指或腕关节长期用力过度引起,如:织毛衣、打字、弹钢琴等,且感染、风湿热、怀孕、受凉皆可增加腱鞘炎诱发概率,其主要症状包括局部肿胀、疼痛、压痛,部分患者伴有放射痛。而化脓性腱鞘炎还可引起患者出现高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临床上治疗主要以休息、按摩、制动和止痛为主,可外用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如:双氯酚酸二乙胺乳胶剂、布洛芬乳膏、酮洛芬贴片等。急性浆液性腱鞘炎需要联合应用抗风湿药物治疗,如:注射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片、甲氨蝶呤注射液等。
3.腕骨骨折
腕骨骨折临床上较常见病因为跌倒后用手或腕部支撑,急性期症状包括腕关节疼痛、肿胀,伴有局部压痛和活动受限症状,且由于腕骨尺寸较小、血供复杂,恢复期可能会引起骨折不愈合、骨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针对于疼痛症状,临床上可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辅助治疗,如:吲哚美辛片、酮洛芬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但临床上主要治疗手段以手术治疗为主,如:腕骨切除、腕关节融合术、克氏针内固定、髋关节钢板螺丝内固定、外固定架等。
肌肉拉伤患者日常需要加强康复锻炼以预防肌肉萎缩,针对腕部,可增加活动手腕、活动手指等运动,同时饮食上增加高蛋白食物,以促进组织恢复。腱鞘炎患者则需要增加手腕部位休息时间,日常尽量避免手腕或手指用力过度,同时注意保暖,养成用温水洗手习惯,饮食上增加高维生素和高蛋白食物摄入。腕骨骨折患者术后需要增加循序渐进的康复运动,但需要注意疼痛时,须立即停止,同时养成定期复查习惯,以利于判断愈合是否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