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愈合过程一般分为三个期,即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
一、血肿机化期
骨折后,在骨折断端及其周围形成血肿,血肿于伤后6~8小时即开始凝结成血块,与局部坏死组织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随着纤维蛋白渗出,毛细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吞噬细胞的侵入,血肿逐渐机化,形成肉芽组织,进而演变成纤维结缔组织,使骨折断端初步连接在一起,这一过程在骨折后2~3周内完成。
二、原始骨痂形成期
原始骨痂形成期一般需要4~8周。骨内膜和骨外膜的成骨细胞增生,在骨折端内、外形成的骨样组织逐渐骨化,形成新骨,即膜内化骨。骨折断端外骨膜的成骨细胞,经过哈弗系统增殖,形成与骨干平行的骨样组织,称为内骨痂和外骨痂。其中,内骨痂和外骨痂不断生长,彼此会合,并可延伸到骨折断端的两侧。与此同时,髓腔内的纤维组织亦逐渐转化为软骨组织,并随软骨细胞的增生、钙化而骨化,称为软骨内化骨,形成环状骨痂和髓腔内骨痂。
三、骨痂改造塑形期
骨痂改造塑形期一般需要8~12周。随着肢体活动和负重,应力轴线上的骨痂不断加强,应力轴线以外的骨痂逐渐被清除,骨髓腔重新开通,恢复骨的正常结构。这一过程一般需要2年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骨折的愈合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骨折的类型、部位、治疗方法、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同时加强营养,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如果骨折愈合不良或出现畸形愈合,可能会影响肢体的功能,需要及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