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湿气是导致人体生病的六邪之一,祛湿是养生的重要环节。拔罐、艾灸、食疗、运动、注意饮食、避免潮湿环境和定期体检是几种排除体内湿气的方法。
1.拔罐
通过负压吸拔湿寒之气,能够达到舒经通络、祛湿散寒、活血化瘀等效果。
2.艾灸
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3.食疗
体内湿气的产生与脾脏的功能有很大关系,可选择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薏米、红豆、芡实、山药等,以达到健脾祛湿的目的。
4.运动
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能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于活化气血循环,增强体内水分代谢。
5.注意饮食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保护肠胃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6.避免潮湿环境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是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7.定期体检
体内湿气重的人可以定期到医院做体检,因为湿气重可能会引发多种疾病,如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
总之,排除体内湿气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并且需要长期坚持。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人等,在排除体内湿气时需要特别注意,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